在中國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主基調已經確定的情況下,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貫穿至全產業鏈成為了企業公民的應有之義。
6月3日,一場關于綠色經濟的論壇在上海舉辦,會上再次確實了全國碳交易市場將于6月底啟動上線,相關企業即將迎來第一個履約周期。
同日在北京,寶馬舉行了以“引領綠色出行變革”為主題的寶馬集團首屆可持續發展中國峰會,會議的主旨簡單明了:寶馬集團如何在自我商業價值實現、兼顧生態環境中找到平衡。
![]()
![]()
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在視頻致辭中表示,“在全球范圍內,經濟發展和產業擴張曾一度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今天,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全球各國的共同話題,寶馬集團期望通過持續創新和綠色科技,實現經濟增長、社會繁榮和可持續發展的齊頭并進。”
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樂,則相應地提出了面對實現碳中和過程中的挑戰,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四大要務,包括:加速技術創新驅動綠色轉型、加強全產業鏈的協作、提供“最綠色”的高檔產品和體驗、設立可衡量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并定期公開披露成果。
對此,經濟學家管清友評價道,“相較于其他汽車企業在政策引導下的被動適應,寶馬的可持續發展已經走在了內驅化的道路上,這是寶馬與其他行業參與者最大的不同。”
那么,在2021年國內碳交易市場還未將汽車行業納入考核范圍的情況下,寶馬在這方面為何顯得如此積極?本文將回答以下兩個問題:1.寶馬為何強調可持續發展理念?2.寶馬如何踐行“綠色”革命?
1、實現“碳中和”是大勢所趨
隨著全球工業化進程的加速以及人類活動規模的擴大,人們對化石能源、自然資源的需求陡增,過度開發后造成溫室氣體排放持續增長。
溫室氣體的構成很多,其中二氧化碳是導致氣候暖化的最主要溫室氣體,另外還有甲烷等以二氧化碳當量的形式體現。從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開始,各國逐步對應對氣候變化達成全球共識,2016年170多個國家簽署了《巴黎協定》,這也成為人們真正攜手應對氣候變暖的開端。
這個過程中,以中國(25%)、歐盟(14%)、美國(13%)三大經濟體為代表的工業化國家,幾乎一己之力貢獻了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其中,中、美兩個排放大國,分別為總體、人均排放量第一。
![]()
因此,中、美、歐成為應對氣候暖化的關鍵。截至2021年,已有超46個國家公布了碳中和目標,其中德、法兩個主要歐盟國家、美國計劃2050年實現碳中和,中國則做出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承諾。
更早完成工業化、過渡到第三產業,且已經實現碳達峰的歐盟、美國,有超過40年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階段。相比之下,體量巨大的中國由于工業化起步晚,當前尚處在第二產業,即制造業驅動階段,卻要在2030、2060兩個時間節點完成碳達峰、碳中和,可謂時間緊、任務重。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對此,出席此次寶馬集團可持續發展中國峰會的生態環境部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李俊峰表示:“碳中和是一場‘全民行動’,需要充分調動民眾、企業和政府三方面的積極性,改變發展方式和觀念,樹立一個地球的理念,共同創新、解決問題。而中國有責任、也有能力在這方面起到引領作用,共同維護好我們的地球家園。”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借鑒歐洲碳排放交易體系(EU-ETS)模式的全國碳交易市場應運而成,6月底將正式上線交易。而作為僅次于鋼鐵、水泥的碳排放大戶,汽車行業此次意外地沒有被納入到碳交易市場。
但,大趨勢下這也只是個時間問題,畢竟當前的“雙積分”已經被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是碳交易制度的雛形。
2、可持續發展理念貫穿全產業鏈
談到這里,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寶馬集團此次峰會的初衷了。
與此同時,在國內汽車行業尚未有明確政策的情況下,寶馬已經開始進行超前部署。
畢竟此前,寶馬集團已經適應了歐洲碳排放交易體系,就像坐上“時間機器”一樣,寶馬集團把其可持續發展、低碳經濟理念從德國帶到還未進入碳達峰階段的中國,同時強化與中國本地產業鏈的協作。
在本次峰會上,寶馬集團首次公布其在中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及相應的落地舉措。寶馬在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以應對氣候變化的碳減排措施、倡導循環經濟以及企業社會責任為三大核心,寶馬在中國的所有機構將合力落實相關目標。
![]()
從整個碳減排的大方向看,到2030年,寶馬單車全生命周期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較2019年降低至少三分之一,率先將碳減排范圍拓展到全產業鏈。作為汽車行業的龍頭企業,這樣的目標是極具代表及示范意義的,可以推動整個行業良性循環發展。
在供應鏈環節,寶馬將強化與供應商的協作關系,力爭到2030年實現減排20%。現場,“師從寶馬”的萬億電池巨頭寧德時代赴會代表表示,早在2018年寶馬就已經開始要求寧德時代提供的產品必須是在低碳理念模式下生產出來的。未來,雙方將在這方面進行更高效的協作。
在生產環節,寶馬計劃到2030年在生產流程減排80%。在車輛使用環節,寶馬將加速電動化攻勢,在車輛使用環節減排40%。
在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上,目前寶馬為消費者提供公共充電、私人充電、專屬充電和數字化充電服務,今年計劃與特來電等充電合作伙伴將公共充電樁總數擴展到36萬根。此外,寶馬正與國網電動合作打造公共綠色充電站,未來BMW車主在國網認證的綠色充電站充電,將獲得綠電認證,讓消費者真正實現新能源車充清潔綠電。
從生產到使用環節,寶馬也在真正意義上做到了讓消費者享受到了全生命周期的綠色產品及體驗。
寶馬在減少碳排放上的努力,也得到了政府和權威機構的認可。在全球,寶馬集團被多次被評為2020年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汽車行業領導者;在中國,合資公司華晨寶馬被聯合國全球契約中國網絡授予“2020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企業最佳實踐獎”,并再次位列“汽車企業綠色發展指數”第一,并連續第四年獲得“國家級綠色示范工廠”榮譽。
3、應對碳中和的最佳方案——加速電動化
就具體的汽車產品而言,在應對“碳中和”問題上,電動車無疑是最佳的應對方案。
一方面,更高效的能量轉換讓電動車的能耗水平遠低于燃油車;同時,電動車的減排效果明顯,單車百公里排碳量不到傳統燃油車的一半。
另外,參考已經向碳中和階段過渡的歐盟汽車市場發展情況,電動車的占比近年來持續提升。以寶馬總部所在地德國為例,2021年1-4月份德國市場純電動+插電混動的車型銷售比例已經達到了22%,并且持續呈倍數增長狀態,而千島之國挪威同期銷量占比更是超過81%。
不難看出,無論是減少碳排放的現實性問題,還是市場的發展趨勢,電動車都是大勢所趨。
![]()
而翻開寶馬的歷史,可以發現,寶馬電動車最早可以追溯到1972年柏林奧運會。
2007年,寶馬的電動化業務正式進入立項階段,開啟寶馬新能源時代的Project i計劃正式到來。
隨后的2013年,BMW i品牌正式推出i3、i8兩款極具代表性的產品,此后寶馬旗下的EV、PHEV產品陣容逐漸豐富起來,奠定了寶馬在豪華品牌新能源市場的江湖地位。
2020年銷量數據顯示,寶馬集團累計銷售了192,646輛電動化車型,同比增速高達31.8%。在歐洲市場,寶馬電動車在總交付量中占比高達15%。
這意味著,隨著中歐美三大市場的飽和,燃油車市場的增量空間已經捉襟見肘,電動車的增量空間則非常巨大。而整體社會進程更快的歐洲市場的消費趨勢預示著,寶馬電動車未來在中國、在全球市場大有可為。
今年以來,寶馬在電動可持續化方面的進程也在持續加快,一方面加速固態電池、氫燃料電池等技術的落地,同時BMW i系列車型也陸續與消費者見面。此外,從2022年起,寶馬集團丁格芬工廠第五代BMW eDrive電力驅動系統的年產能將提升至50萬臺。
產品方面,到2023年,寶馬集團計劃在全球推出12款純電動BMW和MINI車型,下一代X1、5系、7系將擁有純電動版本。而這些產品,并不會因為動力形式的調整而失去駕控靈魂,依然會是一輛有駕駛樂趣的寶馬。
目前,BMW首款純電動SUV iX3已經成為了高端電動車消費者的主流選項之一。而接下來的BMW iX和BMW i4,無疑會成為有著環保理念的主流消費人群的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