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汽車行業比作武俠江湖,過去幾十年中國車企就像在少林、武當山下打雜的小徒弟——看著洋品牌們在高端市場“華山論劍”,自己只能在入門級車型里“菜雞互啄”。但這兩年劇情突然反轉:一家叫極氪的中國車企,居然帶著自研黑科技闖進了百萬豪車的擂臺,還撂下狠話:“以后這規矩,我說了算!”
一、用“不計成本”的笨功夫,啃下硬骨頭
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自嘲說吉利是“笨小孩”。當其他車企還在忙著用出其不意的營銷話術包裝產品時,極氪直接亮出了底牌——造極氪9X這款車,吉利根本沒算過研發成本賬。“在技術上不設上限,研發不設預算上限”,這話聽起來像友商口中的“遙遙領先”,但區別在于,極氪真的做到了。
就拿三電機混動電驅來說,1400匹馬力什么概念?相當于把3臺12缸發動機塞進車里!以前這種級別的動力配置,只有帕加尼、布加迪這樣的頂級超跑才敢想。但極氪愣是帶著工程師團隊,從零開始一點點磨出了這套系統。還有和寧德時代聯合研發的900V混動專用電池,充電8分多鐘就能跑380公里,直接把行業平均30分鐘的充電時間砍到零頭。
二、沒有標準?那就自己立規矩!
吉利汽車集團高級副總裁、極氪科技副總裁林杰那句“無極致不極氪”,可不是喊口號。在極氪的字典里,標準從來不是用來遵守的,而是用來打破的。
這種極致追求體現在每個細節上。比如48V主動穩定桿技術,以前只有BBA等豪華品牌敢用,極氪不僅把它裝上了車,還做到了成本可控。還有浩瀚AI數字底盤,別人用AI優化駕駛體驗,極氪直接用大模型重構整車控制邏輯。以前靠硬件解決的車身側傾問題,現在通過軟件算法就能精準控制,連原材料成本都省下來了。
三、從“技術先鋒”到“技術輸出”,下一盤大棋
很多人沒看懂極氪回歸大吉利的深意。表面看是品牌整合,實際是在下一盤改變中國汽車產業格局的大棋。以前極氪像個單打獨斗的武林高手,現在要當“掌門人”。
極氪9X上的黑科技,未來大概率都會變成吉利集團的“公共武器”。這種技術反哺不是簡單的復制粘貼,而是要建立中國車企自己的技術標準體系。就像淦家閱說的:“我們要做別人看不見的事。”
多說兩句:
站在全球汽車產業變革的十字路口,極氪的探索給所有中國車企上了生動一課。過去我們總說“彎道超車”,但極氪證明:真正的超車不是抄近道,而是在技術無人區開辟新賽道。
這種突破的背后,是中國汽車人20年如一日的技術積累,更是對“長期主義”的堅守。就像一場馬拉松,前半程我們跟著跑,后半程我們開始領跑?,F在極氪帶著中國汽車工業,已經跑到了最關鍵的沖刺階段——不是超越某個對手,而是重新制定游戲規則。
從追趕者到引領者,極氪的故事還在繼續。當越來越多的中國車企開始像極氪這樣,用“笨功夫”鉆研核心技術,用“死磕精神”打磨產品標準,或許用不了多久,我們就能看到:在全球汽車的高端市場,中國品牌不再是看客,而是規則的制定者。